观察:原料药行业最新趋势变化与对比分析

发布日期:2025-08-17

化学原料药在我国医药产业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规模、占比、经营效率和企业分布等四方面分析,揭示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趋势。

01

规模、占比


2024年,我国化学原料药规上企业营收5783亿元,占全球原料药市场的超过1/3(35.5%,占全国医药工业规上企业总营收的1/5以上(22.9%2024年营收2023年增加了4.2%,占比提高了0.9个百分点。10年前2014年相比,营收增加了36.4%、占比提高了5.4个百分点。近11年(2014~2024年),我国化学原料药规上企业营收在全国医药工业规上企业总营收的平均占比为17.6%


2016年是原料药营收小高峰,此后逐年下降,直至2019年的营收(3804亿元)和行业占比(14.5%)均创历史最低


2020年开始,营收和行业占比逐年上升,直到2024年双双创历史新高。一则因疫情导致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等全球主要原料药基地停产,我国原料药出口放量弥补全球缺口,二则集采迫使化药制剂以价换量,拉动原料药销量暴增。(下图)

图片
02

 经营效率


上市公司数据显示,集采对化药制剂的降价效应逐渐传递到上游原料,而致原料药利润率不断下降,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毛利率2018年的38.6%下降到了2024年的29.9%,6年下降了8.7个百分点净利率2020年的14.3%下降到了2024年的6.1%,4年下降了8.1个百分点2020年的毛利率(37.2%)和净利率(14.3%)短暂增高可能与出口价格较好有关。


随着集采不断扩围,原料药企业销售费用率也明显下降,2018年的13%下降到了2024年的6.1%,6年下降了6.9个百分点。


同时,集采也在倒逼原料药企业加强创新,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2018年的4.3%逐年提高到了2024年的6.6%,6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如浙江的九州药业、美诺华药业、普洛药业等知名原料药上市公司纷纷向CDMO延伸。(详见下图)


图片
03

企业分布


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化学原理药企业1661家,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都有原料药企业。其中,江苏最多。


200家的有1省,即江苏225家,占全国的近1/7(13.5%);


100~200家的有3省,山东(147家)、浙江(140家)、四川(103家),分别占全国的8.9%、8.4%、6.2%。


上述四省合计615家,占了全国的近4成(37%)。4省都是传统医药大省,除四川外,还都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其中浙江的台州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素有全球原料药采购的“超级市场”美誉台州化学原料药出口占全省的1/3、全国的1/10


50~100家的有6省,湖北(97家)、广东(84家)、河北(82家)、河南(79家)、辽宁(62家)、安徽(61家)


40~50家的有5省(市),湖南(50家)、吉林(47家)、上海(45家)、江西(42家)


除陕西(40家)外,西部省份化学原料药都很少,其中,最少的是青海。


10家的有3省(区),青海(5家)、贵州(8家)、新疆及新疆建设兵团(9家)


10~20家的有2省(区),宁夏(11家)、甘肃(15家)


此外,鉴于原料药受环保等要求较高,4大直辖市原料药企业也相对较少,上海(45家)、天江/重庆(34家)、北京(24家)


上市公司是原料药行业的佼佼者,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化学原料药上市公司近60家,覆盖全国一半的省份。


其中,最多的是浙江,共20家,占了全国的1/3,其次是江苏和湖北,分别有7家和6家。


4家原料药上市公司的有2省,即山东和江西;


3家的有1省,即广东;


2家的有4省(市),即河北、河南、辽宁和天津;


只有1家原料药上市公司的有6省(市),即四川、安徽、湖南、上海、海南和重庆。(详见下图)

 

 

作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化药制剂的上游,我国化学原料药在外受地缘政治和全球产业分工影响,在内受以价换量等集采政策左右,行业波动仍在所难免。但产业创新乃大势所趋。


今年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化学原料药将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于:医药经济报 作者:张自然博士

首页

首页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